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猪八戒小说 www.zbjxs.net,最快更新我这人脸盲小说李逍朱凝云最新章节!

    整个营帐,突然变得十分安静。

    随着这个军报的来到。

    把整个营帐的人都给整沉默了。

    这永乐公怎么从北平来了?

    来就来了,一来还要教太子殿下做事?

    这不是打太子的脸么?

    太子亲自督战,半月未下城池。

    而这个李逍说让太子明天在南城门等着,巳时入城??

    就算你是太子的女婿,也不该这般狂妄啊!

    这五年来,太子掌握朝政,国库税收翻倍,这样的成就已经盖过历史历代的君王了!

    而随着李逍回北平,销声匿迹,大家渐渐都把当年这个风云人物给忘记了

    大家都忘记了当年李逍有多么厉害,多么受朱元璋和朱棣的宠爱。

    “永乐公,简直是胡闹。”

    参将薛禄哼了一声道:“军中大事,岂能如此儿戏,如此传递军报,若是巳时开不了城,是要军法论处的!”

    参将陈亨也皱眉道:“永乐公不请自来,连兵部都未通报,就擅自从北平来到此地,虽贵为国公,但也不能这般胡闹啊.太子殿下还是多多约束为好”

    参将刘真摇了摇头:“这永乐公还是太年轻了,不知战争的艰难,若是轻易就能破城,我等还需要在此地鏖战这么久?”

    众人你一言,我一语。

    对于这种荒谬的军情表示怀疑的态度。

    而曾经受了李逍恩惠的老将顾成道:

    “众人也不必如此反驳,永乐公二十二岁封公爵,那是圣上亲封的爵位,自开国以来,谁能获得如此殊荣,圣上明断,永乐公若是没有过人的本领,圣上会随意给他封公?依我之见,明日巳时在南城门等待就好。”

    虽然他不太相信李逍能破城,但还是帮李逍说了句话。

    言外之意,那是圣上封的爵位,你们的意思是,圣上眼光不行?

    其实,李逍封了国公,大多数人是抱着羡慕嫉妒恨的想法。

    特别是朝廷呆着的那些武将们。

    洪武开国后,他们就没有封爵的机会了。

    而最近李逍被弹劾,大家有种幸灾乐祸。

    薛璐反驳道:“圣上明断,封国公自然有圣上的考虑,不过永乐公却不是凭借军功封的爵,他在治理方面的确有过人的天赋。但在打仗方面.末将不敢苟同。”

    说完,他拱手看向朱棣道:“请大将军速速传信,让永乐公速速停止用兵,以免造成莫大的损伤,士兵也是性命,不能随意拿去送命,让其与我等兵合一处,协力攻城即可。”

    其实他也是好心,虽然他不认识李逍,但李逍是太子殿下的女婿,让李逍停止用兵,以免损伤太重。

    到时候太子殿下是罚,还是不罚?

    参将刘真点头道:“末将认可薛璐的意见,李逍此番贸然用兵,损伤的无论是北平的兵,还是朝廷的兵,那都是大明的兵,养兵不易,要用在刀刃上,请大将军下令召回永乐公以及高燧将军,兵合一处。”

    很快又有几个将军认同这个意见。

    其实他们也并非针对李逍,而是就事论事,用他们的作战经验进行的判断。

    见状,顾成也不好说什么了,他也没有把握李逍能够破城。

    说多错多,特别是军事行动,一着不慎,那就是成千上万士兵的性命,谁也不能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。

    战争的确是有损伤,无可避免,将领的作用就是在获得胜利的前提下,最大程度减少士兵的损伤。

    此时,朱棣面无表情,也不知在思索什么。

    反倒是顾成的儿子顾统站了起来,道:“大家说这么多,是不是忘记了,随着永乐公到来,那山寨一日便攻破,永乐公若是没本事,没些把握,会夸下如此海口?”

    这次出征,朱棣特意带了许多将领出来历练历练,将来北伐,才能用得上,因此很多年轻将领也在营帐之中。

    顾统也就是当年第一个给李逍开城门的那个人,跟李逍的交情算好,虽然许久不见,但情谊还在。

    按照正常的历史线,这个顾统早就在靖难中死了,不过因为李逍改变了历史,倒是让不少将领活了下来.

    此言一出,

    众将领有小声议论起来。

    刘真道:“小小营寨本就该拔除了,有什么好奇怪的,朱高燧统兵不利,若是换我,早就拔了营寨,何须等到现在?也就是小小胜利而已,才让永乐公觉得可以破城,骄兵悍将乃是兵家大忌。”

    谭渊不认同道:“话不能这么说,最近阴雨连连,那城寨又是立于半山腰,想要抬炮上去难上加难,也不能说皇孙朱高燧统兵不利,的确是有些难度。”

    刘真哼了一声:“这不是理由,难道没了大炮,就打不了仗了么,小小营寨而已。”

    顾统反驳道:“那你如何解释,朱高燧久攻不下,而永乐公一来便立刻破敌?”

    刘真道:“侥幸而已,想必是这几日天晴,才将大炮抬上去,永乐公来的正是时候,刚好轰破营寨攻进去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你”顾统被怼的说不出话来。

    刘真笑道:“你还年轻,凡事不要乱发表意见,多跟你爹学学吧,若不是大将军特意培养你们这些小萝卜头,这个营帐你都进不来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,一众将领哈哈大笑。

    顾统面红耳赤,无言以对。

    谭渊道:“有言道,学无长幼,达者为先。永乐公李逍二十二岁便被陛下封为公爵,你们呢??如今也不过二十有七,年龄小影响他封公么?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
    一众人全部面红耳赤,羞愧难当。

    好你个谭渊,你是真会讲话,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!

    听到这话,朱棣看到众将领吃瘪的样子,有些想笑,不过还是憋住了,只是歪了歪嘴角。

    其实,这么多年没见李逍,方才听到李逍来此,他也有些想念了。

    同时,他心中琢磨,似乎李逍好像也从未说过大话。

    “好,诸位不要再争辩,问一问不就知道了。”

    朱棣开口,众人瞬间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说完,朱棣看向那斥候道:“今日,是如何破寨速速说来。”

    斥候拱手道:“回大将军,是永乐公手持小炮,轰了一炮,直接将营寨粉碎,随后攻入营寨之中,那营寨虽然易守难攻,却也是一个口袋,无处可逃。进入便是瓮中抓鳖,一日内便将倭寇悉数剿灭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
    朱棣猛地站了起来,诧异道:“什么??”

    所有的将领都猛地站了起来,眼睛瞪得圆圆的一幅不可相信的样子。

    后面半句话可以忽略不计,但是前面那句。

    轰了一炮,直接将营寨粉碎。

    这特么是什么炮啊,威力这么大???

    别人不知道。

    但是朱棣知道啊!

    李逍是有烟花技术的,他能研制火器啊!

    不过朱棣没想到的是,他以为圣上让他改革,就没太多时间去研发火器的事情。

    没想到,李逍这些年没闲着,研发火器的事情也没落下!

    他整个人震撼的头皮发麻!

    朱棣大声道:“快快说来,此炮的模样,规模,重量!”

    在他的意识中,这炮威力如此巨大,一定很重。

    其他将领也是眼睛瞪得圆圆的,死死盯着这名斥候兵。

    这斥候兵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,被太子盯着,被一群将领盯着,整个人都慌了,支支吾吾的。

    “快说啊,你要急死个人。”顾成催促道。

    “是小炮,不是大炮.”

    斥候兵摸了摸额头的汗水,随后用手比了比,解释道:“这么大,这么长,重量的话,属下看永乐公一只手就拿起来了,扛在肩膀上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
    众人再次懵逼。

    这特么是炮?

    一只手拿起来,扛在肩膀上??

    参将薛禄瞪着眼睛道:“你没说错吧,你眼睛看清楚没有,军中无戏言,若是胡乱说,砍你脑袋!”

    斥候兵吓了一个激灵,再次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,点头道:“属下这没看错,不止是属下,全军人都看见了。”

    说着,又比划了一下,“就这么大的炮,射出去的弹药笔直笔直的,还冒着烟,一发炮弹直接把营寨轰没了。”

    话音落下。

    整个营寨静的可怕,落针可闻。

    嘶!!!

    整个营寨的将领都倒吸一口凉气。

    扛在肩膀上的炮弹,一发就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!!!

    若是真的,大明的军队岂不是无敌?

    “好!好啊!!哈哈哈!!”

    别人还不相信,朱棣第一个信了。

    他当年差点被老虎给干掉,就是李逍用那种小巧玲珑的火器救了他,当时他把玩过。

    没想到,五年过去,连大炮都变得这般小巧玲珑了。

    那以后行军,就不用运送沉重的大炮。

    开疆拓土,不在话下!

    “孤的好贤婿啊,孤有此贤婿,如有神助!”

    朱棣喜不胜喜,喜爱之色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“恭贺殿下,有此良婿。”

    众将领拱手恭维道,同时心中震撼不已。

    朱棣眼眸微眯,一拍桌子,吩咐道:

    “众将士听令,明日卯时造饭,辰时拔营,巳时全军在南城门待命,待城门一开全军入城!”

    将领们拱手:“标下领命!”

    慈溪城此时。

    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

    倭寇之所以能壮大到这种程度,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跟朱元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。

    正常历史线,朱元璋的洪武时期直到朱棣时期倭寇的规模越来越大,而其背后的主因有三。

    其一,因为朝鲜承诺帮助倭寇消化从中国掠夺来的人、商品如丝绸以及各类东西,从而使得倭寇开始从生存问题转变为了商业问题,朝鲜为其销赃。

    其二:朱元璋似乎并不知晓朝鲜在其中的作用,朱棣也是在晚年才从朝鲜人口中得知了这件事,可以见的古代的消息有多么闭塞,并不是什么消息就能立刻查到的。

    其三:那就是花费太多了,国库支撑不起,从洪武七年开始,明朝与日本的南北朝两个政权的交往开始频繁起来。

    朱元璋也终于搞清了倭国的局势是怎么回事儿。

    对足利义满尚算客气,只是要求治理国家保境安民,对倭国的策略仍是防御为主。

    这三大原因导致了倭寇日益势力增大,直到永乐九年,朱棣发现倭寇已经太庞大了,才着手清理倭寇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问题,随着李逍占据了倭国一些政权后,提前出现在洪武三十年而已。

    而慈溪城,城之所以被破,全是因为有汉奸的存在。

    没错,在海上当倭寇的不单单有倭国人的存在,其实最厉害的一股倭寇反而就是华夏人。

    当年陈友谅兵败朱元璋,而陈友谅最擅长水师,麾下有大量的水师将领以及造船技术高超的工匠。

    其中一部分被朱元璋收编,增强了明朝水师的力量。

    但朱元璋并未太过重视,直到永乐年间,朱棣登基几年后才开始着手打造真正的大明水师。

    直到永乐十三年年时候,组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舰队,从这点来看,朱棣要比朱元璋看得更远。

    可以说,当时的明朝水师是整个人类历史中最为强大的舰队,郑和每逢下西洋都会令万邦来朝、四海宾服,将大明王朝的国威散播于海内外。

    而陈友谅另外一半部下,没有被朱元璋收编工匠和水师将领们,则是跑到海外去了当倭寇去了。

    虽然没有形成后世汪直那样规模的巨大倭寇团伙。

    但影响力依旧不小!

    设计夺下慈溪城的,就是这些华夏倭寇了。

   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不少倭寇反而是附庸这群人的存在,也不知算不算倭寇了,说是海贼更为合适。

    他们会说汉话,懂计谋,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,早在海上就集结大量倭寇,商量计策。

    先是安排一群汉人,用钱财收买商人帮他们伪造身份,然后偷偷进入了慈溪城,他们本就是汉人说着汉话,混进去并不难。

    随后大船靠海,大军压入,来没等慈溪城守将反应过来,里应外合,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瞬间控制了守军。

    然后控制了整个县城,之后就立马关闭城池,派人搜刮卫所的囤粮,周围村庄的粮食,以供持续作战。

    谋划这一切的事情,是这群倭寇的首领叫做张海阳。

    名字虽然不起眼,但他父亲的名字比较出名。

    他父亲的名字叫张定边,曾经是枭雄陈友谅手下一员悍将,当年鄱阳湖之战,带着船差点单杀朱元璋的狠角色。

    陈友谅战败后,张海阳就跟着舅舅溜到海上当倭寇去了。

    舅舅死后他开始发挥他的能力,在海上横行霸道,不少倭寇都被他打服了,跟在后面混饭吃,在倭寇当中是一股比较庞大的势力。

    这次占据慈溪城后,让张海阳起了一丝野心.

    他知道,固守一座城池是守不住的。

    迟早有被大明军吃下去的一天。

    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,那就只能一路打下去。

    打到南京城!

    光复陈汉,推翻大明!

    起义!

    贯穿洪武时期,大大小小的起义并不少。

    而张海阳也动了这个心思,他发现还真的有可能办到。

    这就是封建社会不停出现起义的缘故,即便是明朝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因为土地是生产力的根本,而土地不可避免的都集中在小部分人的手中,洪武时期虽然不严重,但依旧存在。

    只需要煽动那些穷人,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,无田无地的佃户们,还有那些奴隶,就可以做到!!

    于是,入城之后,张海阳制止了屠城。

    但古代给人卖命,将脑袋别在裤腰带的活儿,不让屠城狂欢,就连他也没办法管理手下的那些强盗。

    于是退了一步,他允许劫掠富人区。

    倭寇们便开始劫掠富人区的钱粮,给钱给粮可以活,但一旦拒绝,那就直接杀了,因此这慈溪城死的人并不多。

    而对贫民区,张海阳又是抱着另外一个态度,打着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的口号,布施粮食。

    没错,无论造反成功与否,几乎每一个造反军,一开始打的旗号大概都是这个。

    比如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,岁在甲子,天下大吉。

    又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。

    或者吾疾贫富不均,今为汝均之。

    再比如后来的李自成的口号:打开城门迎闯王,闯王来了不纳粮。

    总之,虽然最终受益的不是穷人。

    但这些口号都是针对穷人的。

    很容易让人上头。

    那些穷人本来生活就不如意,一看有吃有喝就加入了。

    一番操作下来,张海阳还真招募了不少人加入了军队。

    除了佃户,还有不少大户人家的家奴一看城市都乱了套,纷纷跑了,加入了张海阳的军队中。

    原本三万的倭寇,现在一下子就添加了一万的生力军。

    这让张海阳有些膨胀,感受到了当初朱元璋为何能凭借十几人就能壮大队伍,夺得天下。

    让他也产生了这种错觉,既然朱元璋能做到,我为何不能?

   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?

    不过,即便是这样,这座城里的百姓也并不好过。

    天还没亮,倭寇们又开始拿着武士刀,上街扫荡去了。

    倭寇们每队都划分了片区搜刮钱粮,跟楚河汉界一样,不得越界搜刮,到了晚上他们会相互攀比,谁搜刮的钱财多。

    而搜刮钱财少的倭寇,第二天便会把气撒在百姓身上。

    经过十几天的搜刮,每天能搜刮出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。

    咚!咚!咚!!

    几名穿着武士服的浪人猛地敲门,大喝道:“开门,不开门,全部杀了,一个不留!”

    每一次门被敲响,那响声都会让里面的百姓胆战心惊,可他们不敢不从,否则就会被杀。

    之前,不少大户人家仗着家里豢养了几十个家丁,在搜刮的时候抗拒,下场很是凄惨,全家上下被屠,老少皆杀,女人被欺辱后也杀了。

    现在只要是敲门,没人敢不开门。

    咯吱一声,门打开了。

    这是一家二进门的院子,出来的是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,原本这家中颇有些财产,不过如今已经被抢的差不多了。

    “大爷,行行好吧,家里已经没钱了”

    那男人跪地恳求道,希望这群倭寇放过他们。

    一个汉人倭寇道:“今天最后一次,交了钱活命。”

    为了搜刮顺利,倭寇们都会主动请汉人倭寇入队,让他分更多的钱,

    “滚开!”

    嘭的一声,房门被一个汉人倭寇给踢开了,用汉话骂道:“没钱?今天若是搜出来,你死定了!”

    紧接着这群倭寇便闯入家中,肆无忌惮的搜索。

    无论这个中年人如何苦苦求饶,都没无济于事。

  &n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